SD卡标准与规格详细说明
自2000年首次亮相以来,SD(Secure Digital)存储卡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便携式存储媒介。从数码相机、智能手机到无人机、单板计算机,乃至最新的便携式游戏机,SD卡无处不在。根据 SD 协会(SD Association, http://www.sdcard.org/)在 2025 年 5 月 21 日发布的官方数据,全球累计售出的 SD 卡和 microSD 卡总量已超过120 亿张。
SD 卡的标准
SD 卡的标准由 SD 协会制定,自 2000 年 1.0 版本发布以来,标准共进行了 5 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修订,目前最新主要标准版本是SD 9.1。
第一次重大修订:步入高容量时代 (SDHC)
-
标准版本:SD 2.0 (2006年)
-
核心变革:
-
容量突破2GB:引入SDHC(High Capacity)标准,将最大容量从2GB提升至32GB。
-
改变寻址方式:从字节寻址(Byte Addressing)改为块寻址(Block Addressing),以高效管理更大的容量空间。
-
强制使用FAT32:规定SDHC卡必须使用FAT32文件系统。
-
-
行业影响:这是SD卡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飞跃,为高清照片和视频的普及奠定了存储基础。不支持SDHC的旧设备无法读取这种新卡。
第二次重大修订:扩展容量与初代高速总线 (SDXC & UHS-I)
-
标准版本:SD 3.0 (2009年)
-
核心变革:
-
容量再次飞跃:引入SDXC(eXtended Capacity)标准,将理论最大容量从32GB大幅提升至2TB。
-
引入UHS-I总线:首次引入UHS(Ultra High Speed)总线接口,理论速度上限达到104 MB/s,远超之前的High Speed模式(25 MB/s)。
-
强制使用exFAT:规定SDXC卡必须使用微软的exFAT文件系统,以支持大于32GB的分区和大于4GB的单个文件。
-
-
行业影响:此版本同时在容量和速度上实现了巨大突破,是SD卡进入专业摄影摄像领域的关键一步。
第三次重大修订:高速串行接口革命 (UHS-II)
-
标准版本:SD 4.0 (2011年)
-
核心变革:
-
物理接口改变:首次在SD卡上增加了第二排物理引脚,用于高速差分信号传输。
-
引入串行总线:从传统的并行总线转向高速串行总线架构,这是SD卡接口技术的根本性变革。
-
速度大幅提升:UHS-II的理论速度达到312 MB/s,是UHS-I的三倍。
-
行业影响:彻底打破了并行总线的速度瓶颈,使得实时录制4K甚至更高规格的视频成为可能。UHS-II卡虽然可以向下兼容旧设备,但只有在支持UHS-II的设备上才能发挥其全部性能。
第四次重大修订:超大容量(SDUC)
-
标准版本:SD 6.0 (2018年)
-
核心变革:
-
定义满足未来需求的容量:引入SDUC(Ultra Capacity)标准,将理论最大容量从2TB再次提升至惊人的128TB。
-
文件系统不变:继续沿用exFAT文件系统。
-
-
行业影响:这是一次为未来数十年海量数据存储(如8K/16K视频、VR/AR内容、专业数据存档)所做的前瞻性布局。
第五次重大修订:拥抱PCIE/NVME标准 (SD Express)
-
标准版本:SD 7.0 (2018年)
-
核心变革:
-
协议彻底革新:放弃了传统的SD协议,首次将个人电脑领域成熟的PCI Express (PCIe)总线和NVMe协议集成到SD卡中。
-
复用UHS-II引脚:巧妙地复用UHS-II的第二排引脚作为PCIe数据通道。
-
速度媲美SSD:利用PCIe 3.0 x1通道,理论速度上限达到985 MB/s。
-
-
行业影响:这是SD卡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一次升级,使其从一个“存储卡”转变为一个“可移动的微型SSD”,为处理超高分辨率视频、RAW格式连拍和直接在卡上运行大型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性能支持。
SD标准发布年份表格
发布年份 | 标准版本 | 核心变革 | 代表卡片/技术 |
---|---|---|---|
2000年 | SD 1.0/1.1 | 基础规范,最大2GB | SDSC |
2006年 | SD 2.0 | 重大修订 1:容量提升至32GB | SDHC |
2009年 | SD 3.0 | 重大修订 2:容量提升至2TB,引入UHS-I总线 | SDXC, UHS-I |
2011年 | SD 4.0 | 重大修订 3:引入第二排引脚和串行总线 | UHS-II |
2016年 | SD 5.0 | 增强:引入V速度和A性能等级 | V30/V60/V90, A1/A2 |
2018年 | SD 6.0 | 重大修订 4:容量提升至128TB | SDUC |
2018年 | SD 7.0 | 重大修订 5:集成PCIe/NVMe协议 | SD Express |
2020年 | SD 8.0 | 增强:SD Express速度翻倍 | SD Express (PCIe 4.0) |
2023年 | SD 9.1 | 增强:优化SD Express性能保证机制 | SD Express 速度等级 E |
尺寸规格
SD 卡有三种尺寸,目前主要使用两种尺寸。与标准尺寸的 SD 卡相比,还定义了尺寸更小的 miniSD 和 microSD 卡。
容量规格
SD卡的容量规格是其发展历程中最直观的标志。随着数据需求的爆炸式增长,SD卡的容量标准也经历了四次重大的迭代。截至2025年,SD卡按容量主要分为SDSC、SDHC、SDXC和SDUC四个等级。
如下表所示,SD卡的命名严格与其容量范围和技术规范绑定。这一演进不仅是数字上的增长,更伴随着底层寻址方式和文件系统的根本性变革,这也是导致新旧设备兼容性问题的根源。
表: SD 卡按容量分为 4 个等级
名称 | 英文全称 | 标志 | 最大容量 | 寻址方式 | 默认文件系统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SDSC | Standard Capacity | S | 2GB | 字节寻址 | FAT12/16 |
SDHC | High Capacity | S HC | 32GB | 块寻址 | FAT32 |
SDXC | eXtended Capacity | S XC | 2TB | 块寻址 | exFAT |
SDUC | Ultra Capacity | S UC | 128TB | 块寻址 | exFAT |
接口规格
SD卡的接口是其性能的绝对核心,它定义了数据在卡片与主机设备之间传输的“高速公路”有多宽、有多快。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——从高清照片到8K专业视频录制,再到直接运行大型应用——SD卡的接口经历了从传统并行总线,到高速串行总线,最终到融合PCIE/NVME架构的三次革命性飞跃。
阶段一:并行总线时代 (传统SD接口)
SD卡早期的接口均基于并行总线技术,数据通过多条数据线(DAT0-DAT3)同步传输。
-
标准速度 (Default Speed, DS): 早期SD卡的基础模式,最高速度为12.5 MB/s。
-
高速度 (High Speed, HS): 随着SD 1.1标准的发布,时钟频率翻倍,使最高速度提升至25 MB/s。
-
UHS-I (Ultra High Speed I): 这是并行总线技术的巅峰。通过引入更高时钟频率(最高208 MHz)和更高效的数据传输模式(SDR/DDR),UHS-I将理论最高速度一举提升至104 MB/s。它通过将信号电压从3.3V降至1.8V,显著降低了功耗和电磁干扰(EMI),至今仍是市场上最主流、性价比最高的接口类型。
阶段二:并行转向串行化 (UHS-II & UHS-III)
并行总线在更高频率下面临着信号同步(时钟偏斜)和干扰的物理瓶颈。为此,SD 4.0标准引入了革命性的UHS-II接口,标志着SD卡正式进入高速串行时代。
物理与技术的根本变革
-
新增物理引脚: 如图所示,UHS-II卡在保留传统接口引脚(用于向下兼容)的基础上,增加了第二排引脚。这些新增引脚用于差分信号传输,即信号通过一对正负线路(如D0+/D0-)传输,极大地增强了抗干扰能力,允许在更高频率下稳定工作。
-
工作模式:
-
全双工 (FD156): 一对差分引脚用于发送,另一对用于接收,可同时进行读写操作,最高速度为156 MB/s。
-
半双工 (HD312): 两对差分引脚同时用于单向传输(读或写),带宽加倍,使最高速度达到312 MB/s。
-
-
UHS-III: 作为UHS-II的直接升级版,UHS-III沿用了完全相同的物理引脚布局,但通过优化电气性能,将速度再次翻倍,最高可达624 MB/s。
阶段三:转向PCIE总线和NVMe协议 (SD Express)
这是SD卡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变革。SD 7.0标准之后,SD协会不再“闭门造车”,而是直接将个人电脑领域极其成熟和高速的PCI Express (PCIe)总线和NVMe协议引入SD卡,使其性能媲美内置SSD。
支持 SD Express 标准的 SD 卡具有与 UHS-II 和 UHS-III 类似的引脚,但第二排引脚的形状不同。SD Express (SD7.0) 规定了使用“PCIe® Gen.3×1”和“PCIe® Gen.4×1”的传输标准,而 SD Express (SD8.0) 则增加了额外的引脚(第三排),并使用“PCIe® Gen.3×2”和“PCIe® Gen.4×2”的传输标准。
“PCIe® Gen.3×1”的最高传输速度为 985MB/s,“PCIe® Gen.4×1”为 1,970MB/s,“PCIe® Gen3x2”和“PCIe® Gen.4×2”则高达 3,940MB/s,SD 卡的传输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SD Express 的高速数据传输特性,使其开始应用于对外部存储性能有严苛要求的设备中。
SD Express卡保留了对UHS-I接口的兼容。当插入不支持SD Express的设备时,它会自动降级为UHS-I模式工作,确保了基础的可用性。
正确匹配卡片与主机设备的接口标志,是发挥SD卡全部性能潜力的关键。例如,将一张UHS-II卡插入仅支持UHS-I的相机中,其速度将被限制在104 MB/s以内。同理,只有使用支持SD Express的读卡器或设备,才能体验到媲美SSD的极速传输。
写入速度
对于SD卡而言,包装上标注的“最高读取速度”往往只在理想条件下才能达到,而真正决定其在视频录制、高速连拍和应用运行中表现的,是最低持续写入速度。一个瞬间的速度下降就可能导致视频录制中断或应用卡顿。
为此,SD协会建立了一套多维度、多版本的性能等级体系,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精确需求。这个体系从最初简单的速度等级(C),发展到面向高清视频的UHS速度等级(U)和视频速度等级(V),再到衡量随机读写性能的应用性能等级(A),以及为SD Express定义的最新E等级。
1. 速度等级 (Speed Class – ‘C’)
这是最早的性能标准,主要针对使用标准/高速度接口的卡片。它保证了在考虑文件碎片化情况下的最低写入速度,因此非常可靠,但数值较低。
-
C2, C4, C6, C10: 分别保证最低2, 4, 6, 10 MB/s的写入速度。
-
核心特点: C2/C4/C6等级的测试考虑了最坏情况,即在非连续的闪存空间(碎片)中写入数据。这种操作会触发NAND闪存复杂的“读取-修改-写入”内部流程,导致性能下降。因此,这个等级的保证值相对保守,如今已基本被市场淘汰。
2. UHS速度等级 (UHS Speed Class – ‘U’) – 高清视频的标配
随着UHS-I总线的普及,为满足高清(1080p)和早期4K视频录制的需求,UHS速度等级应运而生。它的测试前提是连续写入,更符合视频码流的写入模式。
-
U1: 保证最低10 MB/s的写入速度(等同于C10)。
-
U3: 保证最低30 MB/s的写入速度。
U3等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4K视频录制的黄金标准,至今仍是许多消费级无人机和相机的推荐规格。
3. 视频速度等级 (Video Speed Class – ‘V’) – 为4K/8K专业影像而生
随着视频分辨率、帧率和码率的不断攀升,U3的30MB/s已无法满足专业需求。为此,SD 5.0标准引入了视频速度等级,提供了更广的性能阶梯,并确保支持更大的数据块写入,以适应高规格视频流。
-
V6, V10: 对应C6和C10,保证最低6MB/s和10MB/s。
-
V30: 保证最低30 MB/s(等同于U3)。
-
V60: 保证最低60 MB/s。
-
V90: 保证最低90 MB/s。
应用场景: V30是当前主流4K视频录制的基础;V60和V90则是为8K视频、高帧率4K视频(如4K 120fps)、高码率RAW视频或360°全景视频等专业应用而设计的。
4. 应用程序性能等级 (Application Performance Class – ‘A’) – 运行游戏与应用程序需要重点考虑
上述所有等级都只关注顺序写入性能。然而,当SD卡被用作智能手机、便携式游戏机(如Nintendo Switch, Steam Deck)的扩展存储,直接运行应用程序时,随机读写性能变得至关重要。应用和操作系统需要频繁读写大量细碎的小文件,这正是传统SD卡的弱项。为此,A等级应运而生。
-
A1:
-
最低随机读取: 1500 IOPS (每秒输入/输出操作次数)
-
最低随机写入: 500 IOPS
-
最低持续顺序写入: 10 MB/s
-
-
A2:
-
最低随机读取: 4000 IOPS
-
最低随机写入: 2000 IOPS
-
最低持续顺序写入: 10 MB/s
-
技术要求: A2标准要求卡片和主机支持命令队列(Command Queuing)和缓存(Cache)等高级功能,能更高效地处理多个随机I/O请求,性能远超A1。
-
5. SD Express速度等级 (SD Express Speed Class – ‘E’) – SSD级别的性能
这是在SD 9.1标准中为SD Express卡定义的最新性能等级。由于SD Express采用PCIe/NVMe架构,其性能已达到SSD级别,需要一套全新的保证体系。
-
E150, E300, E450, E600: 分别保证在使用PCIe总线时,最低持续写入速度达到150, 300, 450, 600 MB/s。
该等级主要面向需要极高带宽和稳定性的专业应用,如多路8K视频流的同步录制、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等。
性能等级总览与选择指南
指标体系 | 标志 | 最低持续写入速度 | 核心应用场景 | 关键技术/假设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速度等级 | C2, C4, C6, C10 | 2-10 MB/s | 早期标清/高清录制 | 考虑文件碎片 |
UHS速度等级 | U1, U3 | 10, 30 MB/s | 全高清、主流4K视频 | 顺序写入 |
视频速度等级 | V6 至 V90 | 6-90 MB/s | 高规格4K、8K、RAW视频 | 顺序写入 (支持大块) |
应用性能等级 | A1, A2 | 10 MB/s | 手机/游戏机 运行应用 | 随机读写 (IOPS) |
SD Express速度等级 | E150 至 E600 | 150-600 MB/s | 专业多路8K录制、数据采集 | PCIe/NVMe模式 |
SD 存储卡徽标和规格
按文件系统标准划分的 SD 标志和数据容量
用于大容量数据传输的 UHS 总线接口规范
SD Express/ 创新的 SD 存储卡标准
用于视频拍摄的速度等级规范
所有速度等级均可确保在视频录制和其他应用中,在规定条件下达到所需的最低连续卡访问性能。
用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运行的应用程序性能等级标准
此标准规定了应用程序运行时所需的随机和顺序读/写的最低处理速度。
参考资料
❤️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欢迎打赏支持
扫描上方二维码,用微信打赏